6月6日,本应是青岛港(06198,HK)上市的日子,但调查金属融资骗贷的消息,让它蒙上了尴尬。
当日,青岛港首次公开承认了相关调查的存在。多家媒体报道称,将青岛港置于风口浪尖的,是当地一家名为“青岛德诚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诚矿业)的民营企业。
一位浸淫青岛矿石进口领域十年的贸易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此前并未听说德诚矿业的名号,应为一家中小企业,在青岛当地类似企业为数不少。
英国《金属导报》报道称:市场关于调查涉及的货物价值的传言已从2.5亿美元上升至10亿美元以上。上周,南非标准银行率先承认其在青岛港涉及的调查中蒙受损失。
有分析师表示,青岛港事件对现货市场可能影响有限,但可能迫使海外银行及贸易公司撤出中国金属融资贷款领域。有消息称,渣打银行已暂停对部分中国新客户的金属融资业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大宗商品融资已成为中国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港对铜融资的调查,正在加深市场对中国信贷风险的担忧。
德诚矿业敞口疑超10亿元
端午节期间,青岛港调查贸易融资骗贷的消息,在大宗商品市场引发了新一场风波。日前,融资骗贷案主角开始浮出水面。
6月6日,青岛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首日,在被问及相关问题时,青岛港董事长郑明辉以“正在调查”做简短回答。当日晚间,青岛港发布澄清公告:于2014年5月31日,本公司大港分公司接获相关公安机关的函件,指出其正调查一宗指称欺诈案件,涉及一名货主以第三方货运代理的名义储存于大港分公司的若干铝及铜产品。
对于涉案公司,青岛港方面并未详细披露。不过,有媒体报道称,涉案企业为德诚矿业,为青岛当地一家贸易企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获悉,德诚矿业全称为“青岛德诚矿业有限公司”,为一家中小型民营企业,主要从事铝土矿、氧化铝、铝锭、电铜等制品的进出口贸易。
青岛港在6月6日晚间澄清公告中提及:公安机关要求大港分公司协助调查,特别是协助盘点涉及的金属产品。此前,一位在青岛港有货物存放的山东企业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有金属类商品库存与仓单对不上号,仓库方面在盘查。”
“这批货物大概有10万吨氧化铝和两三千吨铜,货值约在几亿元,发现仓单和实际库存有缺口,青岛港端午节前就开始调查此事。”一位知情人士称。
一位消息人士透露,德诚矿业与四家不同的仓储公司分别出具仓单,然后利用银行信息不对称的漏洞,去不同银行重复质押,实际的银行贷款敞口超过10亿元。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尝试联系德诚矿业,但公开资料所显示电话被提示为无效号码。此外,参股德诚矿业的德正资源控股有限公司,电话无人接听。
最早报道青岛港调查消息的英国《金属导报》(MetalBulletin)跟进报道称:市场关于调查涉及的货物价值的传言已从2.5亿美元上升至10亿美元以上。
有业内资深人士指出,重复抵押融资在金属贸易领域很普遍。有青岛当地矿石贸易商向记者表示,过去几年,重复质押仓储收据获取贸易融资,成为国内影子银行的重要一环,“有贸易商利用同一批矿石,在多家银行获取贷款”。
在我的有色网资深铜分析师王宇看来,铁矿石与融资铜等金属类融资,在获取贷款方式上大同小异。以融资铜为例,贸易商先向银行交付进口电解铜20%的保证金,就可以开出90天或者180天的信用证。一个月后拿到电解铜现货再快速销售,相当于有了一笔60天或者150天的短期融资。当信用证即将到期的时候,又可以进行新的一笔交易,拆东墙补西墙,甚至用所融得资金,投资其他领域赚取利润。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岛港大宗商品进口贸易活跃,尤其是在铁矿石、铜、铝土矿方面,包括花旗、渣打等多家国际银行都在该港有相关融资业务。高盛在研究报告中称,目前中国的商品融资规模已高达1600亿美元,约占中国短期外债总额的31%。
王宇表示,金属融资本身并不违法,但是一旦超出可控范围,就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或者违约的风险。
0
顶一下0
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