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冲动大于理性,虽然也取得了很可观的成绩,但是我们毕竟也付出了比较多的学费。”在天津举行的“201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家华表示,现在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呈现出了一番新景象,更加理性,也更加符合当前国际投资的规律。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与海外投资中的“国字号”路线相比,由于政策和投资门槛的限制,民营企业很难在海外“大规模轰炸”。但借助“曲线迂回”的路线,部分民营企业也能在海外矿业投资中实现“小步快跑”。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友钴业”)副总裁李笑冬就向外界讲述了一个民营企业的“曲线迂回”。其所在企业虽然是民营企业,但凭借在非洲的成功投资,现在旗下钴产能规模已排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位。
数据显示,华友钴业去年钴的产销规模是6500吨,今年预计会突破1万吨,明年全年有望达到近2万吨。“大家可能拿铜和镍这样的矿和我们比觉得我们是小弟弟,但全球的钴今年才八九万吨的规模,有一万多吨的规模也占到全球比例的百分之十几,这个比例不算小了。”李笑冬表示。
国内钴的储量仅有全球储量的4%,且平均品位都在万分之一左右甚至更低,绝大部分没有开采价值,因此中国钴消费量的90%依赖进口。相比之下,非洲刚果(金)的钴储量占到全球的45%,坦赞铜矿带上的钴占到全球60%以上,平均品位也比中国高10倍。
李笑冬说:“挺进非洲是中国钴行业的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义无反顾地杀到了非洲去”。
华友钴业第一次去非洲是在2003年。“当时我们从南非的矿石商人手上买矿,听说他们的矿都是从非洲刚果(金)来的,所以我们看了一下。”李笑冬回忆。
然而,当时的刚果(金)正在内战,并不适合投资,直到三年后,华友钴业才等来了机会。“我们只是做了前期调研,把主要的成矿带和矿山情况摸了一下,计划有机会就进军刚果(金)”。
一个缺乏矿业开发经验的企业想要进入非洲并不容易,华友钴业的做法是,从外围入手。
据了解,在刚果(金)投资之前,华友钴业做了很多准备工作:首先成立了专门的进出口公司,为刚果(金)输出人、物;其后又在中国香港成立了贸易公司,由于在刚果(金)只接受现金,只能将信用证开到香港,由香港变成现金再往刚果(金)打钱;还有在南非成立了一家公司管物流,所有物流都要经过南非再往刚果(金)走。
“我们进军非洲的第一步,就是成立了非洲的贸易平台。我们又在若干点成立了收购点,先把矿石发进来到中国,这样大概进行了半年,我们就开始建立自己的铜钴冶炼厂。”李笑冬介绍。
最后一步才是投资矿业。2009年,华友钴业买下了三个矿山,不仅在三个地方建立了自己的基地,还开发了矿山。“到目前为止,我们每年从刚果(金)进口4万吨钴精矿,出售钴盐1000吨,可以生产5万吨金属铜。现在控制的储量有200万吨,平均品位有4%。”李笑冬说。
提及过去的投资经历,李笑冬认为,多元化合作并服务当地经济是企业立足发展的关键,“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当时在刚果(金)大部分的矿业公司都撤出或者关闭了矿山,包括西方公司,但是我们没有走,而且当时我们承诺我们不关停矿业公司,而且要加大矿业合作的力度”。
此外,华友钴业还在当地建设一个现代农业示范中心,传播中国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并资助当地教师和学生来中国留学,改善社区的基础设施,比如打井、修路等。
“在投资初期,中国业务是非洲经营的坚实基础,到了现在,非洲业务是中国业务的巨大支撑。”李笑冬如是总结。
相关专题:
中国战略金属企业家峰会
0
顶一下0
踩一下